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

OS X 的 RamDisk 使用法 and 瀏覽器 cache 修改法

環境是 OS X 10.9.5 ~ 10.11.1

1. 啟動 應用程式 > 工具程式 > AppleScript編寫程式


2. 貼上以下內容
do shell script "
if ! test -e /Volumes/RamDisk ; then
diskutil erasevolume HFS+ RamDisk `hdiutil attach -nomount ram://$((4*1024*1024*2))`
mkdir -p /Volumes/RamDisk/Chrome
mkdir -p /Volumes/RamDisk/Safari
mkdir -p /Volumes/RamDisk/Firefox

mkdir -p /Volumes/RamDisk/Silkypix
fi
"


有需要的話可以做修改
4*1024*1024*2 >> 4就是使用4G ram


RamDsik 順道建立資料夾
mkdir -p /Volumes/RamDisk/Chrome

檔名建議可以用「RamDisk
儲存 > 檔案格式 > 「應用程式


3. 系統偏好設定 > 使用者與群組 > 「選擇自己」> 登入項目 > 底下「+」,把剛剛 的 RamDsik.app 加進來


4. 確認一下cache 的位置
Safari 跟 ,位置固定比較沒問題 

Firefox 比較不固定
開啟 終端機 > 輸入「ls ~/Library/Caches/Firefox/Profiles/96je3nd4.default/cache2」 
請參考 項目 7

Chrome 通常是 default
開啟 終端機 > 輸入「ls ~/Library/Caches/Google/Chrome/Default

紅色的地方就是每個人都不太一樣

5. 確認一下 三個瀏覽器都關閉了 command + Q

6. 開啟 終端機 > 輸入 以下指令

rm -rf ~/Library/Caches/Google/Chrome/Default
ln -s /Volumes/RamDisk/Chrome ~/Library/Caches/Google/Chrome/Default


rm -rf ~/Library/Caches/com.apple.Safari
ln -s /Volumes/RamDisk/Safari ~/Library/Caches/com.apple.Safari


rm -rf ~/Library/Caches/Firefox/Profiles/96je3nd4.default/cache2
ln -s /Volumes/RamDisk/Firefox ~/Library/Caches/Firefox/Profiles/96je3nd4.default/cache2


rm -rf ~/Library/Application\ Support/ISL/SILKYPIX_GlobalCache

~/Library/Application\ Support/ISL/SILKYPIX_GlobalCache


7.Firefox 的 cache 指向常常失效 改用此方法(範例)

網址列輸入:about:config
新增一個字串:browser.cache.disk.parent_directory
值(Mac):/Volumes/RamDisk/FireFox 
值(Win):R:/FireFox 


8.Chrome 的 cache (for Win)

系統管理員身份開啟「命令提示字元」
你的帳號:User1
目標路徑:R:/Chrome

刪除原本的資料夾
rmdir /s "C:\Users\User1\AppData\Local\Google\Chrome\User Data\Default\Cache"

建立資料夾
mkdir "R:/Chrome"

建立連結
mklink /D "C:\Users\User1\AppData\Local\Google\Chrome\User Data\Default\Cache" "R:/Chrome"


備註:有些時候升級或是更新,sort link,第六步要重做!

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

mi2s 空間不足 修改法


 事前準備:
  1. 磁區分割基本知識,線刷基本知識
  2. 手機備份app+data備份(一定會全部消失,請先備份)
  3. 電腦一台(os windows 7 64bit)
  4. mi2s線刷程式(官網下載)
  5. 刷機任體版本(官網下載)
  6. 磁區分割程式(DiskGenius)

步驟:


1. fastboot mode
關機,進入線刷模式
[音量下鍵]+[電源鍵]



2. 手動刪除手機全部分割區

C:\Program Files (x86)\Xiaomi\MiPhone\ 
>> cd C:\Program Files (x86)\Xiaomi\MiPhone\Google\Android
>> fastboot erase aboot

拔線,拆電池,讓手機變磚頭



3. 刷機
正常線刷方式,等待......
刷完後,請勿拔除USB線


4. 分割區調整
開啓DiskGenius

刪除 25,26 分區

建立磁區分割(系統)
系統類型:Linux data partition
容量:10GB,對齊+ 512kb
磁區名稱:userdata
勾選:隱藏+無磁區代號

建立磁區分割(儲存區)
系統類型:Linux data partition
容量:(不更動,剩下全部),對齊+ 512kb
磁區名稱:storage
勾選:隱藏+無磁區代號

套用變更:確定
導引記錄:刪除

分割程式當機,正常現象


5. 初始化手機
拔線,讓手機重開機,跑初始化
新手機第一次登入步驟


6. 格式化內部儲存空間
>系統設定 >儲存空間 >內部儲存空間 >格式化


備註:
分割完後,OTA升級 依然可以保有分割的容量,卡刷未測試
使用 櫻大的 root 也正常

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

使用ipv6 部份網站會卡頓解決方案


使用ipv6 部份網站會卡頓

win系統,確認一下網卡的名稱「區域連線 3」類似這樣, 附屬應用程式>>命令提示字元 右鍵 已系統管理員身份執行
>> netsh interface ipv6 set subinterface "區域連線 3" mtu=xxxx

linux系統
>> sudo ifconfig eth0 mtu xxxx

xxxx 值為 1492

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

Ubuntu 關閉 ipv6

1、開啟 /etc/sysctl.conf 。

#> sudo vim /etc/sysctl.conf

在底部增加程式碼。

net.ipv6.conf.all.disable_ipv6 = 1
net.ipv6.conf.default.disable_ipv6 = 1
net.ipv6.conf.lo.disable_ipv6 = 1



2、立即套用設定。

#> sudo sysctl -p


3、沒出現文字就是已經關了 ipv6 了。

#> ip a | grep inet6

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

Linux 指令 grep 範例(陸續增加)

找某資料夾下全部檔案內的某個字串
>> grep -inR -A2 'search key word' /home/user/projects/exp/

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

個人用系統備份計畫規劃書(Draft)...持續修改中

前言:

所謂生命有限,資料無價,備份這事又很乏味,最好是可以自動化低成本
有備有保佑,沒備出事哭天喊地都沒用,運氣好花錢了事,運氣不好就從此說掰掰
基本上備份軟體有免費的是最好,沒的話不貴花點前可以省事不少就花吧,這點錢不要省
軟體的話,基本上就是要方便,『可排程』『增量備份』為要點。

推薦軟體:
  1. Acronis® True Image™ 2014 Premium 
    1. 一套比較貴推薦找人合買3套
    2. 2014 Premium版 跟 一般版,好像沒差很多自行評估
    3. 除了用來做 類似 ghost 的工作外,也可以至針對特定資料夾做增量同步備份
  2. Titanium Backup ★ root
    1. android上的備份軟體,用過得人都說好,缺點是一定要root不然跟廢物一樣
    2. 可排程,可轉傳送雲端
    3. 可完整備份android所有程式跟資料
  3. rsync
    1. linux上的檔案備份軟體
  4. 光碟保存及管理, 雲端備份服務


備份等級:

  • Level 0:即時備份,防禦硬體故障
  • Level 1:軟體資料備份,防禦程式不當或是病毒或使用者腦X或手X(image排程備份:Acronis True Image)
  • Level 2:外部「離線」備份,防禦天候雷擊竊盜(檔案同步:rsync)
  • Level 3:異地備份or光碟備份or雲端

計畫如下:

  1. [桌機][Win]
    1. Machine status:程式(SSD),資料(HDD)
    2. L0:資料(RAID 1 or 5 or 6)
    3. L1:Image to NAS(增量備份)
    4. L2:NAS copy exHDD
    5. L3:資料燒錄
  2. [筆記型][Win]
    1. Machine status:單一資料碟
    2. L1:Image to NAS
    3. L2:NAS copy exHDD
  3. [手機&平板][Android]
    1. Machine status:Android系統有root
    2. L1:Titanium Backup ★ root to 本機SD
    3. L2:大姆碟
  4. [NAS]
    1. Machine status:FreeNAS system
    2. L0:資料(RAID 5 ro 6)
    3. L3:BD光碟備份
  5. [VMware]
    1. Machine status:VM系統
    2. L2:
  6. [BD光碟]
    1. 光碟保存&管理
    2. 雲端備份